2007年11月28日星期三

行動党應該向紅燈角居民公開道歉!


■ 李學德站在其撥款裝置的消防栓前,比出“喝倒彩”的手勢,諷刺行動黨“自誇”效率快!

檳城28日訊)行動黨“自誇”效率快,李學德嗆聲:“車大炮!”
行動党近來頻頻出動的黃偉益與莊欽吉日前到李學德的選區“踩場”,“自誇”效率比執政黨快,只投訴3、4天就見被羅裏撞倒的紅燈角消防栓被置回原地。彭加蘭哥打區州議員准拿督李學德,特於今日召開記者會“伸冤”:“那支消防栓是我撥款裝置的,行動黨卻冒領功勞!”

動用州選區撥款
為了證實其“所言非假”,除了出示書信證件之外,他還特地邀請承包商阿斯曼到場充當“證人”,以證明該支消防栓的確是他動用州選區撥款3千令吉要求承包商裝置的。“其實,我早在3個月前(7、8月)接獲居民投訴後,已立即聯絡海墘中街的消拯局要求他們儘快處理,卻被告知當局沒有預算開支,因而拖延了將近2個月。” 他於10月1日就動用州選區撥款來代替消拯局重置消防栓,並非黃偉益所說:行動黨致電詩布朗再也消拯局總部投訴後,3、4天就來裝置消防栓。李學德不忘趁機“授課”:“根據程式,應該先致電給海墘中街消拯局才為恰當。而消拯局在沒有撥款的情況下,是無法裝置上述消防栓。”

“行動黨大炮誤傳有效率,為民實際做事沒成績,奧步政治應該被拋棄!”

他促請行動黨收回宣稱有效率的大炮宣傳,為冒領“假勞”而貶低人民智慧。“ 行動党應該向紅燈角居民公開道歉!”

2007年11月23日星期五

升降機公司維修員的衣著是藍色的

4按鈕 1顯示板 日前剛失竊 歹徒再偷3升降機顯示板


■ 李團才(右)、莫哈末加爾(左)和李學德指出被歹徒偷走的升降機顯示板。

檳城)五條路348組屋4個鋁製升降機按鈕、1個顯示板週一遭人偷取後,前天再有3個顯示板被偷走。

居民希望警方速逮偷竊者,維持社區的治安。
五條路7座組屋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李團才說,週一事發後,348組屋管理委員會隔天就報案。未到24小時,組屋的升降機顯示板再遭人偷取,顯然歹徒公然向警方挑戰。

他說,該座組屋共有21樓高,週一遭人偷取的升降機按鈕及顯示板有第12、14、17及20層。前天被人撬走的顯示板則是第3、6及9層。沒有了升降機按鈕,約有900名居民無法使用升降機上下樓。五條路組屋已有20年歷史,但升降機按鈕和顯示板被偷還是第一次。

組屋損失逾萬令吉
他說,每個按鈕的價格平均250令吉,顯示板則是2千500令吉,該組屋大約損失了逾萬令吉。
他說,有居民當天看到制服人員在撬開升降機按鈕,以為他們是維修人員,所以也不以為意。他強調,升降機公司維修員的衣著是藍色的,希望居民提高警惕。

彭加蘭哥打區州議員李學德促請各地的銅鐵二手收購商必須有商業道德,勿買來路不明或賊裝的銅鐵物品。李學德也撥出500令吉給348組屋管理委員會主席莫哈末加爾,充作安裝升降機按鈕及顯示板用途。

如發現可疑人物,居民可致電諾丁019-427 3284


2007年11月20日星期二

懸賞500令吉

捉扮技術員竊電梯設備 竊徒


■李學德(右起)、李團才和組屋管委會主席莫哈末高斯查看電梯設備情況。圖左紅圈處為仍完好的電梯顯示板,中和右紅圈處的設備已被拆空。電梯按鈕箱電線外露,危機居民尤其是小孩們的安全。

檳城)竊徒扮技術員拆走電梯顯示板和按鈕,州議員自掏腰包津貼500令吉維修費,同時另懸賞500令吉捉人。

週一(19日)中午12時許,2名竊徒身穿黃色類似制服的服裝,到五條路348座組屋處拆走12、14、17和20層樓處的電梯按鈕及20層樓處的一塊顯示板,導致數千令吉損失。

彭加蘭哥打區州議員李學德巡視現場情況後,答應自掏腰包補貼500令吉充作電梯維修費,另500令吉則懸賞給可以提供竊徒身分和行蹤的銅鐵收購商或任何人士。

由於當地組屋也曾發生多宗偷盜地線和其他案件,李學德因此希望通過此事提醒其他組屋居民,在發現可疑人士出現時務必聯絡警方或組屋管理層,防止類似事件重演。任何人士若有相關情報,請即可聯絡李學德(手機:016-422 8688)。

竊匪穿制服 居民不以為意
五條路組屋聯合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李團才指出,居民曾發現該2名竊徒,但見他們身穿制服,以為他們正在維修電梯設備,因此不以為意。他說,竊徒把偷走的電梯零件賣給銅鐵收購商,最多也只能得到幾十令吉,但是管理層要維修費這些設備卻必須花費約4千令吉。

“組屋電梯只能間隔式停留在指定樓層,而現在當中部份按鈕又被拆走,使高在12、14、17和20樓處的住戶要到底樓時,必須先走到9樓處才能乘搭電梯。這導致上百名居民嚴重受影響,引起諸多不便。”

2007年11月12日星期一

“紅龜6粒”(安居樂業)計劃

七條路小販索“3粒紅龜”


■李學德(前右一)在林建元、胡棟強等人的陪同下,向記者展示已建好的遮棚。

第二階段濕巴剎被形容為七條路的“另外三粒紅龜”,因此小販希望李學德等人能夠盡速協助他們申請撥款,讓他們真的“紅龜六粒”(安居樂業)。

(檳城)李學德在上屆大選喊出的“紅龜6粒”(安居樂業)競選口號,七條路小販認為拿到“3粒紅龜”,尚少了3粒!事情的因由是,七條路小販中心的熟食檔口,已在當地州議員及市議員的協助下進行提升基設,包括砍樹、蓋屋頂、添加水溝蓋、維修廁所、維修走廊等。
可是另一邊廂的濕巴剎興建工作,卻遲遲未獲撥款,導致188個小販每天在酷熱的小販中心營業,環境沒有獲得改善,因此才要“討回”另外的3粒“紅龜”。


林亞清申請撥款80萬建濕巴剎
我們很感激李學德和林建元市議員協助,讓熟食小販中心的基設獲得提升。
但是,濕巴剎的情況則還在等待中。我們已經向國陣丹絨區主席鄧章耀要求,申請80萬撥款作興建之用。鄭兩明市議員說還在申請中。我們想,房屋及地方政府部可以撥款400萬給才能園巴剎,應該也可以撥款80萬給我們吧? 今天,有一半的小販中心做好了,李學德上屆大選的“紅龜6粒”,我們可以說已經拿到了3粒。希望另外3粒可以快一些獲得批准。

李學德:申請撥款確保租金不漲價
第二階段的濕巴剎正在申請中,我們保證在提升水準的同時,小販所需要繳交的攤格租金不會漲價。若我們以私營化的方式處理,租金必定水漲船高,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申請撥款。

林建元:基設問題已作提升
數個月前小販向我們投訴數項基設的問題,我們分別通過市政局(4萬零500令吉)及州議員撥款(1萬令吉)作出各種提升及建設,廁所的衛生情況也從原有的C級升至B級。

“紅龜6粒”(安居樂業)計劃地點:
七條路小販中心第一階段:熟食小販中心
建築日期:2005年8月開始動工至2006年1月完成
耗資:70萬令吉
維修工作的費用:約5萬500令吉
維修/提升部分:添加遮棚、砍樹、蓋水溝、維修走廊、維修廁所
小販人數:135
第二階段:濕巴剎小販建築工程
估計費用:80萬令吉
小販人數:188
目前問題:天花板過底,午後極度酷熱,且遮棚的結構屬暫時性的。



星洲日報/大北馬‧2007.11.09

2007年11月10日星期六

Name a road after Penang’s twin city Xiamen


PENANG should name a road stretch Lebuhraya Xiamen or Xiamen Street in honour of the twin c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rge Town and Xiamen, China.

Lee Hack Teik (BN – Pengkalan Kota) said both cities had many similarities, especially the Hokkien language, culture and heritage. Both were tourist destinations, with harbour trade centres, heritage trails and seafood centres.

“Last September, the Xiamen government invited state Local Government Committee chairman Datuk Dr Teng Hock Nan and Penang Municipal Council president Datuk Zainal Rahim Seman to name a street in Xiamen as Penang Road. “It is only proper for us to reciprocate this kind gesture,” he said when debating the Chief Minister’s speech.

Lee suggested the road name for the upcoming Jelutong Expressway Phase II stretch from Sungai Pinang via Prangin Canal and Prangin Estate to Weld Quay. He also called on the state to remove the low concrete walls surrounding Komtar to make it more accessible to the public.
“We should upgrade and promote the Komtar promenade similar to Kuala Lumpur’s famed Bintang Walk. “There should also b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t the Komtar tower and Prangin Mall,” he said.

Lee proposed that the lifts in Komtar be replaced with computer-controlled smart lifts, while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ameras (CCTV) should also be installed in the area for public safety.

林萃龙路与沓田仔街交接处交通阻塞 李学德建议除路墩


■ 李学德指出,其身后,即林萃龙医生路及沓田仔交界处的路墩应当移除,
让头条路方向的车辆可轻易通往日落洞大道及建议取名的“厦门大道”。

二零零七年十月七日 凌晨十二时
(槟城6日讯)彭加兰哥打区州议员李学德建议,槟岛市政局应该把林萃龙医生路与沓田仔街交接处的路墩除去,以便能让居民直通他于日前所建议的厦门大道,即日落洞大道第二阶段。
他表示,有关路墩的存在,让头条路居民需路经九曲十三弯道路,方能顺利抵达日落洞大道,十分不方便。
他认为,移除路墩后,将有助舒缓该区一带交通阻塞状况,同时也可恢复林萃龙医生路一带的繁荣。
“路墩一旦移除,可让驾驶人士省略500米的路程,直接前往日落洞大道及‘厦门大道’。”

献议日高道第二阶段 命名厦门大道

李学德说,他将致函予市政局及槟州公共工程、基础设施、交通委员会,要求他们将日落洞大道第二阶段命名为厦门大道,马来文路名为Lebuhraya Xiamen。
“厦门日前正式将一条新发展的道路命名为槟城路,因此,槟州应当投桃报李,将有关路段命名为厦门大道。”
他说,海墘、崔耀才路、姓氏桥一带的居民以福建人居多,有鉴于此,将该路段命名为厦门大道是十分恰当的。
“设立于林萃龙医生路的思明药房,与厦门相同意义,是已故林萃龙医生所命名的。同时,槟州前首席部长敦林苍佑及槟州首席部长丹斯里许子根博士,也是厦门人,因此,厦门大道这个路名是可行的。”
他提及,厦门大道的路段是介于淡水港及五条路海墘之间,全长1.7公里。

美化旧社尾万山 建议改为停车场

他也希望,市政局可针对空置的旧社尾万山,进行美化工程,并建议将其改为临时停车场。
他说,有关万山空置后,堆积许多垃圾,成为野猫狗聚集地。因此,他建议市政局将其开辟成临时停车场,解决一带停车位不足问题,同时加强美化工作。
他表示,虽然该万山将在2008年动工,兴建巴士及轻快铁转接站,但,还是可以充份利用。

率先為日落洞大道新路改名


■李学德命名新日高速二路为厦门大道

(檳城26日訊)雖然地方政府當局還在認真考慮有關將日落洞大道命名為“廈門路”的建議,但彭家蘭哥打區州議員李學德今午已率先一著,在與紅燈角海墘交界處的大道豎立起“廈門大道”街名。
他說,官方雖仍還未有個決定,但當地人民有公民社會權力來作出命名。
他舉例,就有如Malay Street或Burma Road吧,雖然道路的官方名稱是如此,但華人民間卻以“台牛后”及“車水路”來命名,因此,這段從淡水港至紅燈角海墘交界處的日落大道第二期工程新公路既然還沒有一個正式命名,“廈門大道”的街名最符合。
他說,以“廈門大道”來取名應該是最適當,因為當地與廈門有著許多淵源,除了紀念檳城與廈門締結姐妹市的關係,當地居民大多數是廈門人,而且地方景色也雷同,同時也藉此強調檳州的兩位首長,即前任首長敦林蒼佑及現任首長丹斯里許子根博士是廈門人。

廈門別稱思明

他說,前首長敦林蒼佑先父的藥房取名為思明藥房的意思,也是指廈門,因為廈門另一別稱也叫思明。
他也希望中文媒體加以配合,就如他在今年10月12日致給各大華文報館主管及檳中文報記者與攝影記者協會的要求,給予配合與支持,將該道路命名為“廈門大道”。
此外,他也促正在趕工中的工程承包商,將通往與紅燈角海墘交界處的公路系統略加改善,讓當地交通可以更順暢通行。

2007年11月9日星期五

要求命名厦门大道 李学德自掏腰包立路牌

二零零七年十月二十七日 凌晨十二时八分
(槟城26日讯)李学德自掏腰包竖立路牌,要求州政府将日落洞高速公路第二阶段地段命名“厦门大道”。
彭加兰哥打区州议员李学德周五下午率领其服务队到日落洞高速公路第二阶段地段,插上“厦门大道”路牌,要求有关当局抚顺民意,将该道路命名为他所建议的“厦门大道”。
李学德说,厦门与槟城缔结姐妹市多年。在厦门市,厦门政府将其中一条街道命名为槟城街。反观槟州政府却没有这样做。
他说,身为槟州人民一分子,他有权行使公民权利,促请州政府将从淡水港到红灯角17层楼的日落洞高速公路第二阶段地段取名为“厦门大道”。
他说,槟州第二任首席部长林苍医生和他的爸爸林萃龙是厦门人。槟城有了一条厦门大道,对这两个老人家也是一种肯定。
李学德说,他已经分别呈上“厦门大道”的建议书给槟州地方政务委员会主席丁福南行政议员,路名委员会主席郭家骅行政议员及槟岛市政局主席,要求他们批准其建议。
李学德表示不担心执法人员会将他所竖立的“厦门大道”路牌拆掉。同时针对丁福南行政议员的回复“槟城可以设立一条厦门街,但未必一定要在红灯角地带”,李学德说:那是官方的说法。我们才是政府。

李学德不拆"厦门大道" (2007-10-29 22:05:28 )
(槟城28日讯)“我不会自行拆除我自制的‘厦门大道’中文路牌,市议会也无权拆!”
虽然面对反对党抗议,也不获国阵领袖的认同,彭加兰哥打区州议员李学德还是坚持不拆除自制的“厦门大道”中文路牌。 -->-->李学德认为,他代表当地居民放置“厦门大道”中文路牌,只是在发挥公民意识,事先不必与槟岛市议会沟通,而市议会也没有权力拆除有关路牌。 被指知法犯法 民主行动党领袖昨日在“厦门大道”路牌前展开抗议行动,指责李学德在市议会还未对“厦门大道”的命名有定案前就自行竖立“厦门大道”的路牌,有知法犯法之嫌,并促曾拆除行动党自制的中文路牌的槟岛市议会勿持双重标准,马上拆除李学德自制的“厦门大道”路牌。 李学德今早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行动党反对他放置中文路牌是毫无道理的,如果今天先放置“厦门大道”的人不是他,而是行动党,在后者眼里又会成为理所当然的事。 “行动党做事就是这样双重标准,他们自己放中文路牌就可以不必申请,我放就不行。” 询及若市议会拆除其自制的“厦门大道”路牌,他会否不理后果的再放置时,他反问:“这里的95%居民都是福建人,我也是彭加兰哥打区监督发展委员会主席,我们只是在发挥公民意识,市议会有什么理由拆除?” 他指出,就算官方不将日落洞第二阶段的路段命名为“厦门大道”,民间也会自命名这条新路为“厦门大道”,就像华人社会称呼的车水路,官方道路的名称为“Jalan Burma”,而不是缅甸路。 他强调,红灯角土桥尾居民有权力将日落洞第二阶段的路段命名为“厦门大道”。 已上书申请命名 无论如何,李学德表示,他已通过正式的管道,即写信向槟岛市议会主席及掌管槟州地方政府委员会的行政议员拿督丁福南,表达土桥尾居民的意愿,并提出申请将上述路段命名为“厦门大道”。 另一方面,询及他既然在日落洞大道第二阶段的路段竖立中文路牌,会否在选区的其他道路放置中文路牌时,李学德说,这些事情要逐步做,而现在是先放上“厦门大道” 。

告别寄人篱下生活 土桥尾灾民入住公寓

2007/11/08 11:06:03●南洋商报

(槟城6 日讯)在外流离近5 年后,土桥尾木屋区火灾灾民将重返原址,并改以公寓居民身分重新生活。
2003年1月7日的一场大火,将土桥尾木屋区的52间木屋全化为灰烬后,这里的600余名居民顿时失去栖身之所,而在过去4 年多的日子,他们不是寄宿在亲朋戚友的家,就是在外头租房子居住。在苦盼了4 年9个月后,他们终于将可迁回当年居住的旧址,不必再在外头流离,居无定所了。 而令居民们最雀跃不已的是,当迁回原址后,他们的身分将“提高”了,因为他们不再是简陋的木屋区居民,而是现代化的公寓居民。

发展商两周前申请 料40天内领入伙证


2007/11/08 11:06:03●南洋商报

彭加兰哥打区州议员李学德今日偕同土桥尾救灾委员会成员、土桥尾屋主委员会成员、姓郭桥及平安桥居民,到在土桥尾灾区兴建起来的新公寓,巡视居民们的新居所时表示,居民们相信可在今年尾迁入居住。
他说,有关公寓已建好,发展商在2 星期前向槟岛市议会申请入伙准证,相信可在40天内即有佳音。我要代表居民们感谢槟州政府,特别是首席部长丹斯里许子根博士、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拿督斯里黄家定、市议会以及各相关的政府部门,因为在政府各部门的协助下,土桥尾木屋区灾民终于有一个现代化的家园。” 李学德说,当火灾于4 年前发生时,居民们之间有两个意见,一个是在原址重建木屋,另一个是改建现代化的公寓,而在一番讨论及在许子根、黄家定及各政府部门协助下,最终决定在原址改建现代化公寓。 “我认为居民们当时的决定是对的,虽然重建木屋费时较短,可是木屋区的环境条件毕竟较差,也具高度危险性,随时会再面对火灾。” 他说,居民们将迁入这座共有768单位的公寓,环境条件极佳,且设备齐全,包括有四部升降机、多层停车场、民众会堂、休闲中心及店屋等。 李学德也感谢在火灾发生后,在财力与物力上大力协助灾民们的各热心人士及慈善团体。

取名厦门大道土桥尾公寓大厦

2007/11/08 11:06:03●南洋商报

彭加兰哥打区州议员李学德将土桥尾灾区兴建起来的新公寓,命名为“厦门大道土桥尾公寓大厦”。
李学德说,虽然这座公寓有它的正式命名,即Sri Saujana,但居民们可以自行为它另取中文名字。
“我认为应该将它命名为‘厦门大道土桥尾公寓大厦’,因为这座公寓是建在厦门大道(日落洞大道第二阶段处),而为了纪念土桥尾这个地名,这座公寓应该继续用回土桥尾这个名称。” 他说,当地居民们之前都担心,随着土桥尾木屋区被大火夷平后,土桥尾这个区名将会永久消失,所以他才建议将这座新公寓命名为土桥尾公寓大厦,以便土桥尾这个名称可继续保存。 李学德说,除了这座新公寓,当地正在盖的另两座新公寓,他建议日后将其中一栋命名为“姓郭桥公寓”,另一栋则命名为“平安桥公寓”。 “这是因为,姓郭桥及平安桥都已被拆除,以用来改建上述两栋公寓,为了纪念这2 座已不存在的姓氏桥,2 寓新公寓应该以该2 座姓氏桥为名。”

2007/11/08 11:06:03●南洋商报
彭加兰哥打区州议员李学德将土桥尾灾区兴建起来的新公寓,命名为“厦门大道土桥尾公寓大厦”。
李学德说,虽然这座公寓有它的正式命名,即Sri Saujana,但居民们可以自行为它另取中文名字。 “我认为应该将它命名为‘厦门大道土桥尾公寓大厦’,因为这座公寓是建在厦门大道(日落洞大道第二阶段处),而为了纪念土桥尾这个地名,这座公寓应该继续用回土桥尾这个名称。” 他说,当地居民们之前都担心,随着土桥尾木屋区被大火夷平后,土桥尾这个区名将会永久消失,所以他才建议将这座新公寓命名为土桥尾公寓大厦,以便土桥尾这个名称可继续保存。 李学德说,除了这座新公寓,当地正在盖的另两座新公寓,他建议日后将其中一栋命名为“姓郭桥公寓”,另一栋则命名为“平安桥公寓”。 “这是因为,姓郭桥及平安桥都已被拆除,以用来改建上述两栋公寓,为了纪念这2 座已不存在的姓氏桥,2 寓新公寓应该以该2 座姓氏桥为名。”

2007年11月4日星期日

任勞任怨 - “你系得”

翁詩傑炮轟反對黨 說一套做一套

檳城4日訊)馬華副總會長拿督翁詩傑炮轟反對黨說一套做一套,口說選舉制度有缺陷,但卻又參與補選。他說,反對黨在立場“大轉變”後,卻一聲不響,沒有向人民作出明確的交待。
置疑選舉卻又參與補選。他認為,反對黨欠缺向人民交待直覺性的責任,因為人民有權知道為何反對黨會“突然”的在立場上有“大轉變”。

他舉例,反對黨在勞勿補選中因置疑選舉制度的不公而展開杯葛行動,但在不久後即參與馬接及依約的補選,而卻沒有向人民作出交待。他指出,這是因為馬接與依約的補選是在同一選舉制度下舉行,反對黨卻沒有說明為何參與已受置疑選舉制度舉行的補選。他強調,任何人都可以置疑或作出指責,不過他們也必須提出具體的證據,以證實他們的指責為正確。

他是于周日在出席檳城五條路一項兒童填色比賽時,受記者詢問時,如此指出。
他是針對公正党將於本月10日在吉隆玻舉行一項萬人大遊行,並提呈備忘錄予國家元首,要求即將來臨的大選是在公平的情況下舉行一事,發表上述的評論。

■ 翁詩傑,李學德及拿督方萬春等與得獎兒童合照。


“他真正為民服務!” 翁詩傑大贊李學德
馬華副總會長拿督翁詩傑今日大贊李學德“你系得”,並形容他為一名腳踏實地,真正為民做事的人民代議士。他說,一般上,在人口密度高的社區,都需要能夠腳踏實地,真正為老百姓做事的人民代議士,以及這名代議士在社區發展方面必須懂得規劃及擁有遠景。

他認為,李學德在社區服務方面已做到任勞任怨。例如,彭家蘭哥打社區所需要的絕對不是投機取巧,空喊口號的政治。他指出,今日反對黨所提的當然離不開批評與揭發政府施政的不足,但人民所需要的是問題獲得解決。揭發只是暫時性的發洩心中的不滿,但反對黨只是依附揭發行為生存的話,則不可能將問題解決。他認為,畢竟反對黨也不希望看到問題獲得解決,以便它持續利用問題來達到本身之政治目的。


他是于星期天出席由彭家蘭哥打區州議員李學德服務隊,海港貿易中心居協及海景農魚餐廳聯合舉辦的“檳城繁榮海港、美麗海景、美食海鮮”兒童填色比賽的頒獎儀式過後,向記者如此指出。

撥款3000令吉予七條路海墘中寶宮重建基金

已有40多年曆史的中寶宮於去年開始重建,重建費用總共須耗資150萬令吉。
李學德也撥出縣屬選區撥款3000令吉予七條路海墘中寶宮重建基金。

■移交重建寺廟基金予中寶宮,由理事陳寶祥(右二)接領。


代議士代勞裝消防栓 李學德轟消拯局辦事龜步
2007-11-01 11:39


(檳城)裝消防栓還得代議士代勞,彭加蘭哥打區州議員李學德不滿消拯局辦事效率。
李學德週三(3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指出,他已經在2個月前申請獲市政局基本設施特別撥款,為選區內的3個地點包括四條路、七條路海墘中寶宮前(日落洞快速大道旁)和七條路海乾豆乾屋裝置消防栓,每個消防栓價值約3000令吉。

他指責消拯局,雖然很多地方的消防栓都已經損壞,但當局每年都以“錢不夠”為由,沒有進行維修。他說,以七條路日落洞快速大道旁為例,該消防栓早在2004年興建日落洞快速大道第二階段時,就已經被拆除;隨後在當地居民爭取下,當局雖然答應將在通車後重置消防栓,惟從去年至今,仍遲遲沒有動靜。

“2個月前申請獲撥款後,當局也拖延至現在才說要來裝上消防栓。”他強調,消防栓的角色非常重要,當年八條路網寮大火時,該被拆除的消防栓曾經發揮很大的作用。


星洲日報/大北馬‧200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