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1日星期六

競之馬華老二


(檳城)馬華丹絨區會署理主席李學德正式宣佈競選馬華全國署理總會長職,與早前已表態角逐的總秘書拿督斯里黃家泉及前副總會長拿督蔡細歷、副總會長拿督林祥才,形成四角混戰。他強調:“輸贏不重要,即使只是30票也心滿意足。”

馬華中央選舉10月13日提名,李學德表示,出來競選,目的是志在參與,進而體現馬華民主自由開放精神。

“我參與競選署理總會長,雖然有人指我不自力量、批評我‘13點’、罵我瘋人,面對這些冷言冷語、嘲笑,我都已經做好了心裡準備,不懼怕人們的攻擊,總之公道自在人心。”

“我不怕得罪任何人,包括競選對手林祥才、黃家泉、蔡細歷,至少我敢做的事情,別人不敢做,我敢講的話,別人不敢講,這是我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

李學德週六在五條路組屋召開記者會,宣佈競選馬華署理總會長。

“我有知名度 肯定選到底”

李學德強調,他絕對不會在最後一分鐘退選,肯定會選到底!

他說,週五晚的檳州馬華團結宴上,很多馬華黨員對他參加競選署理會長感到驚訝,但也感到高興,對他的反應還蠻不錯。

“況且很多馬華中央領袖都認識我,對我並不陌生,在全國馬華內,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反之,我參選就是要享受自由民主開放選舉的過程,並沒有任何個人的政治議程。如果有人指我參選是為了博取宣傳,就任由他們去講吧。”

“不謀求官職 全心做老二”

李學德自嘲說,如果本身意外中選署理總會長,他不會謀求任何官職,相反會盡全力扮演好“老二哲學”的角色,全力專注推動基層工作。

“即使中選,對我而言,當不當官都不重要,也沒有當部長的意念,最重要全力協助及扶助總會長,推動黨務。並且也認為在政治上沒有如果這個字眼,當發生後再說還不遲。”

他笑言,能夠在這次署理會長之戰中勝出,他就是檳州馬華歷史的第一個奇跡。

同時,他也提醒其他三人競選對手,對他不要感到懼怕,畢竟他對任何人都沒有威脅。

“雖然我在1993年競選馬青團長時,曾經面對很多黨領袖打壓,甚至還嘲笑我,出來競選有錢嗎?,但相信這次出來競選,我不擔心自己會再被打壓。”

他坦言,這次決定出來競選,他並沒有得到檳州馬華聯委會的祝福,其他領袖更甭說了。總之他要向中央領導人傳達一個訊息,黨領袖最後的決定,不一定是對的。

“對手硬繃繃 我當軟化劑”

李學德說,馬華是一個自由民主開放的政黨,根據黨章,任何中央代表都有權力競選黨高職,而且也是喚醒馬華黨員,瞭解黨的自由民主開放,拒絕黨領袖高高在上,三年才打成一片的文化,況且馬華也不是一個人的政黨。

他形容其他3名競爭對手太過於硬繃繃、選情又緊張,希望隨著他參選後,通過他的“微軟”精神,為其他3人的選情起著軟化、輕鬆、緩衝作用。

李學德開“阿Q”玩笑說,三角戀愛不健康,四角戀愛叫正常,況且馬華是“馬”,“馬”當然要有四隻腳,這才叫健全。

他說,微軟軟件能夠把自己的品牌打到全世界,為甚麼他不能,他會把自己“UQ政治文化”及“微軟政治文化”,在馬華黨內中貫徹。

他補充,出來競選是獲得自己的提議人及復議人鼓勵之下,才決定出來競選,當年除了來自檳城的敦林蒼佑,競選總會長之外,檳城馬華內不再有第二名領袖競選黨中央任何高職。

“過去檳城馬華的領袖競選的職位,都只停留在中委職位上,而且檳城是全國華人最多的州屬,理應更應該有一名來自檳城的馬華領袖出來競選高職。”

競選宣言提倡UQ新思維

李學德,推出了主題為“勇敢馬華人—沖開黑暗,邁向光明”的個人競選宣言。

李學德說,這個主題是根據馬華低潮期提出的。如果他中選,將會盡全力助馬華走低谷。

他說,他參與馬華署理總會長之競選,在於提倡新思維、新德政、新作風、新互動、新團隊、新馬華、新國陣,以跨越克服近年來全球政治、金融海嘯的化危為機之新挑戰。

他指出,提倡UQ政治,回歸自然發展之道,體現馬華之民主自由、民族民權民生政治,讓所有各級領導和廣大基層同智,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能參與發展黨務!UQ政治,要懂得腦筋急轉彎,迂回曲折,螺旋U轉進展,認識前進後退,左右上下,縱橫八方,領導地方天圓,陰陽五行,矛盾發展,相生相剋,八卦六四,辨別真假有無,黑白是非政治。

他指出,90年代有EQ情緒管理政治,2008年卻需要UQ新思維、新德政。UQ也代表提倡你和我,不要硬分你們和我們的團隊政治。U就是YOU(你和你們)。過去多數人都是以個人主觀,自私、自我的態度來看待各種各樣事情(包括政黨政治活動),忽視對方(你和你們)的感受,很少人能夠以對方(U,您和您們)的角度和觀點來全面綜合你我主客觀的看待和處理問題。

他認為,UQ也代表UNITED、UNITY,要萬眾一心,團結一致,要有新團隊精神,新互動關係,來建立新馬華、新國陣。過去馬華總會長獨大、州主席獨大的作風,也當在UQ政治新團隊的精神下拋棄。

此外,這宣言還有一首詩歌,以促請黨員化悲憤為力量。

“紅龜6粒”成代名詞
李學德言論無厘頭

58歲的李學德是中醫師。他是馬華前彭加蘭哥打區州議員,於1995年中選為州議員,1999及2004年守土成功。2008年3月8日大選被行動黨候選人劉敬億以5477張多數票拉下馬。

李學德向來以無厘頭的舉動及言論見稱。他在2004年大選推出“紅龜六粒”(安居樂業)競選口號並成功中選,紅龜六粒於是變成了他的代名詞。他在2008年大選再推出“發糕八塊”(發過買地)競選口號,但無法勝選。

穿道服出席大會

他的言論和行動曾經引起爭議,也是檳州道教協會主席的他,曾經穿道服出席馬華丹絨區會常年大會,被區會主席駱福漢批評為不尊重大會,並掀起一場道服爭議。

在擔任州議員時期,他曾經送一隻舊鞋給行動黨的劉敬億,要對方腳踏實地做人;也曾經送掃把給行動黨黃偉益,聲稱要把“奧步(出陰招)”政客掃出政壇。他也常在州議會內拋笑彈,只要由他發言,總會引起很多笑聲。

競選詩歌

題目:勇敢馬華人—沖開黑暗,邁向光明

令我錦繡故鄉色變

令我嬌美翠湖含恨

望向大馬國慶

危機多元重重

誓要將我苦難,化為悲憤

做個勇敢馬華人,熱血優秀(UQ)戰勝敵人

我萬眾一心,那懼怕艱辛,沖開黑暗

做個勇敢馬華人,熱血喚醒中華魂

我萬眾一心,那懼怕犧牲,邁向光明

李學德競選宣言

(UQ1)—代表馬華廣大基層的心聲參選,不能讓當權高官壟斷局面,拒絕“罵你”Menu菜單主炒黨選。

(UQ2)—不為當官而參與黨選,不為五斗米而彎腰

(UQ3)—為此次黨選制造些輕鬆微軟調節,U Turn歡樂、阿Q傻子幽默的氣氛,不怕他人笑我傻,笑我阿Q、笑我微軟、笑我笑笑‘13’點、UQ、笑我狂、笑我自不量力、笑我姜蔥、笑我小斧砍大樹。

AQ,阿Q—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EQ情緒智商管理—Emotional Quotient

IQ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

OO有組織有崇高目標—不要那些沒表現,搞上層,沒兌現承諾,沒收線,荒表現的署理總會長人選。

UO政治優秀振治—U Turn腦筋急轉彎,老子哲學,孫子兵法,孔子仁政道德。

UnI你們我們政治,團隊政治,集體領導,不分你我,分工合作一視同仁。

Unity萬眾一心團結一致,矛頭對外,顧全大局,沖開黑暗邁向光明。

光明日報‧2008.10.11

2008年10月10日星期五

競選馬華署理總會長

(檳城)前彭加蘭哥打區州議員李學德證實將競選馬華署理總會長,與另外3位已經表態競選該職位的馬華中央領袖蔡細歷、黃家泉和林祥才形成四角戰。李學德說,他這次參選,志在參與,也不怕人家笑他不自量力。

隨著李學德的這項宣佈,也證實了《光明日報》日前的報導。

李學德將於10月11日上午11時在五條路海墘組屋354座11樓召開記者會宣佈該決定。在這之前,他已經在其部落格作出這項宣佈。

他週五(10日)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說,他決定攻打署理總會長,是要體現馬華民主選舉的精神。

“我不怕別人笑我沒有能力、財力及能耐競選該職位,也不怕別人笑我不知天高地厚、不自量力。”

志在參與不計輸贏

“我這次參選,志在參與,不計輸贏,希望能藉此機會體現馬華內民主的精神,喚醒馬華同志對於民主選舉的認同。”

他說,他會在11日的記者會上作出這項宣佈,提名表格也已經填好及簽了名。屆時他的提名人及附議人也會出席記者會。

“馬華和國陣其他成員黨不同,巫統黨員若要競選高職必須得到足夠的區部提名,馬華只需要3人便能提名競選高職,他們是參選人、提名人及附議人。我就是要體現這種民主選舉的精神。”

他說,馬華歷屆署理總會長都不容易當,因此必須找一位擁有不同策略的領袖擔任。

黨中央無人任高職
要為檳馬華爭口氣

李學德說,他攻打署理總會長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檳州馬華過去50年來,除了林蒼佑曾經擔任馬華總會長外,檳州沒有任何馬華領袖曾經擔任總會長、署理總會長或副總會長高職。檳州馬華領袖最多也只是擔任中委。

他說,反觀檳州的巫統及民政黨領袖,他們都在中央擔任高職。因此,他希望這次能為檳州馬華爭一口氣。

他說,他參選也希望能提倡UQ政治及微軟政治。UQ政治指的是要懂得腦筋急轉彎,也代表提倡你和我,不要分你們或我們的團隊政治。過去多數人都是以個人主觀及自我的態度看待問題,很少能夠以對方的角度和觀點來綜合你我的觀點處理問題。微軟政治指的是政治可軟可硬,有時候態度要軟化有時候則要強硬。

被指分散細歷選票
交黨員判斷

對於外界有些說法指李學德這次參選是要分散蔡細歷的選票,李學德說,他不想回應這問題,他交由馬華黨員自行去判斷。

“"我已經說了,我這次參選是計在參與,所以,我不會理會別人怎麼說,我交給馬華同志自行去思考和判斷。”

他說,參選是他個人的決定,事先並沒有和所屬的馬華丹絨區會討論或得到區會的祝福。

“在這個新時代,候選人不是得到祝福就能夠勝出。3月8日全國大選,很多人也得到祝福,但最後還是敗選。”

光明日報‧2008.10.10

2008年6月28日星期六

治安不靖的情況升級


◆國陣人士和投訴治安不靖的五條路居民合影:左一起為胡明海、曾家麟、胡棟強、方群龍、李學德、林毓仁、林榮輝、黃榮福和黃吉財。(圖:星洲日報)

(檳城)民聯州議員劉敬億被指失責,導致當地治安不靖的情況升級。

五條路填地組屋一批汽車遭爆竊的居民週五(27日)當地民政黨服務中心投訴,指本月以來車輛遭爆竊的問題升級,有時1天有3輛轎車遭爆竊。

居民1:投訴5次都見不到他

其中一名投訴者說,他曾經向劉敬億反映當地路燈不夠亮的情況,過去的問題是車輛失竊,最近數月來則是車內置放的財物和電池頻頻被宵小偷竊,不過問題至今未能解決。

他說,他為了此事曾5次到劉敬億的服務中心,每次都見不到劉敬億。

他說,自大選以來,他已很少見到劉敬億在該區出現,劉敬億不像當地的前州議員李學德,可以“隨傳隨到”解決民生問題。

居民2:要求路上畫黃格沒下文

一名住在350座組屋的居民說,由於有關組屋附近經常發生車禍,他們於3月杪向劉敬億投訴,要求在路面上畫不能停車的黃格,可是致電追問劉敬億三四次,至今沒有下文。

居民3:老爺車電箱頻失竊難防

居民說,宵小喜歡偷竊老爺車的財物,原因可能是老爺車沒有防盜系統,容易下手。

他們說,另一方面,可能是目前電池起價,變成容易套現的物資,故電箱頻頻失竊,防不勝防。

居民林榮輝(70歲)說,他晚上11時回家,次日清早6時取車時,車子不能發動,一查之下發現自己已中招。

居民4:車被撬建築工具不翼飛

一名居民林毓仁說,他於本月21日傍晚6時回家,在組屋樓下停車,次日早上6時發現車門被人撬開,置於車內的金屬切割機等建築業工具,和電池都不翼而飛。
◆居民林毓仁出示向警方報案的文件。(圖:星洲日報)
他蒙受2500令吉損失,過後向警方報案。

胡棟強:多管齊下
將聯絡警方加強巡邏

民青團丹絨區團團長胡棟強說,他們會聯絡警方,加強當地的巡邏,同時採取其他措施,解決當地治安不靖的問題。

出席接受投訴者包括前州議員李學德、丹絨民青團副秘書曾家麟、民政丹絨服務隊成員方群龍和胡明海。

星洲日報/大北馬‧2008.06.27

2008年6月19日星期四

給100,好!土改,不妥!


(檳城)前彭加蘭哥打區州議員李學德讚揚民聯政府體恤民情,在百物漲價時將分發100令吉給貧困家庭。

他也希望州政府能重新檢討貧困家庭的定位。

吁重新檢討貧窮標準

他說,早前月入少過750令吉的家庭才算是貧困家庭,不過相信在現今已沒有一個家庭的月入少過這數目,因此州政府應當檢討標準。

他說,否認州內可能沒有任何住戶,可以獲得州政府分發的100令吉。

他週二(17日)晚出席紅燈角填地區慶祝大二伯爺千秋寶誕時,這麼說。

土地革新政策未惠及全民

在讚美過後,李學德就開始“彈”州政府。他說,州政府的土地革新政策,固然能給檳州土地及產業帶來一定的影響,不過這政策並未惠及全民。

他說,這項政策有不足的地方,因為它只允許工業和商業地段的租賃地契申請延長至99年,而住宅土地的地契可申請轉為永久地契,不包括持有分層地契和臨時地契的居民。

他希望州政府能一視同仁,讓全民受惠。

巴當哥打區州議員曹觀友說,雖然目前的土地政策未能惠及全民,不過州政府將繼續努力,檢討有關政策,把原屬檳民的資產即土地回歸予民眾。

星洲日報/大北馬‧2008.06.18

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

降低停車格收費


◆ 一些居民家門外就是停車格,單停車費每月就需付上百令吉。(圖:星洲日報)


(檳城)檳前彭加蘭哥打區州議員李學德在任時要求不果,今轉而要求羅興強行政議員“講到做到”,讓市政局停車格降低收費,週末則完全不收費。

李學德說,行動黨議員羅興強在大選前約1個月表示如果行動黨執政,市政局停車格週末將不收費。他為此要求羅興強“講到做到”。

“七條路這裡和很多地方目前每30分鐘停車需要40仙,車主負擔很重。政府應該體恤人民,減輕他們的負擔,最好可以減低收費,週末則免費。”

在任時爭取不果

他說,他曾在2006年9月任州議員時,開始致函市政局財務組要求降低或甚至免收取該區停車費,之後也多次與相關官員交涉。不過,直到今年3月他落選,當局也沒有確實回覆其要求。

他昨早以馬華彭加蘭哥打區服務隊主席的身分,在七條路一帶巡視停車格和當地民生問題後發表談話。

他本身在任時無法為選民爭取到上述“福利”,因此一直耿耿於懷。如今,他只好要求行動黨等民盟州政府能夠給人民這項“福利”。

落選後續為民服務

李學德落選後繼續為選民服務,向行動黨火箭隊隊長譚詠發在野時的服務看齊。他笑稱自己的“服務隊”目前就像譚詠發以前一樣,主席是他,做工的也是他。

他如今在彭亨路馬華總部設立服務中心,手機號碼仍是:016 -422 8688。他歡迎需要協助的人士隨時聯絡他。

另一方面,李學德看來比在任時還受媒體歡迎。週三(21日)早除了中文報記者採訪其開新聞發佈會,一些電視臺和馬來報記者都出席採訪。這種現象在他以前擔任州議員時,也是很罕見的。

星洲日報/大北馬‧2008.05.21

2008年5月10日星期六

漆木街“路被牆佔”

■ 漆木街的停車位被圍牆霸佔了。(圖:星洲日報)

(檳城)前彭加蘭區州議員李學德今年3月8日大選落敗之後,足足休息了2個月,繼續“再戰江湖”!

他在週四(8日)“復出”的首場新聞發佈會,是到土庫街代投訴者促請新州政府和檳島市政局,在一週之內解決問題。

當地的商店人士投訴,一項修建戰前建築物工程圍牆,把接近土庫街交界處的一小段漆木街道路的一半道路圍了起來,同時把它面向土庫街的人行道也霸佔了。

錢幣找換商莫哈末卡米說,有關情況已有4年之久,由於顧客停放車輛的格位被霸佔,加上造成嚴重的堵車,令他們的生意深受影響。

李學德說,這是關係民生的問題,此外當地屬於檳州的旅遊區兼金融中心,有損檳州形象。

他說,如果州政府和市政局無法在一週之內解決問題,將意味著新州政府沒有效率。

■ 與福南並肩“接受投訴”

從執政議員變成在野黨政要的李學德,在他的首次新聞發佈會,巧遇前行政議員拿督丁福南。

由於丁福南過去掌管地方政府事務,他忙不迭的向李學德說:“現在不是我啦!”

然後,丁福南再指路邊溝渠蓋的小洞說:“這個洞幾時修補?”

李學德回答:“我現在正接受投訴。”然後雙方都笑起來。

在場的記者覺得怪怪的,檳州政治環境變天之後,他們的角色和過去幾乎天天接受民眾投訴的民主行動黨對調了。

雖失官職效影響效率
服務隊員卻有增無減

李學德說,大選落敗後,他仍然服務人民,只是沒有通過報界宣傳。

他說,失去官職,處理投訴效率受到影響,不再像過去般立刻就能把問題解決。

不過,他說,他的服務隊仍然對他忠心耿耿,雖然大選落敗,服務隊員人數卻是有增無減,目前他已成立了馬華彭加闌哥打區服務隊,並擔任主席。

他說,他現在是不甘寂寞,還想再戰江湖,準備在來臨的馬華黨選爭取丹絨區會重要職位。

他目前是丹絨區會委員,不過他表明不會攻打區會主席職位。

Urge to Remove fencing


Pengkalan Kota MCA task force chairman Lee Hack Teik said the fencing, put up three years ago to facilitate the renovation of the buildings, had taken up parking space along Bishop Street.

“It has narrowed the road, causing traffic congestion during peak hours.

“Several traders along the road told me that business had taken a dip as customers were reluctant to patronise their shops due to lack of parking space,” Lee told reporters at the site recently.

He believed that the renovation work at the heritage buildings had been completed.


Lee (second left) having a discussion with Mohd Kabir.

He said the Penang Municipal Council should remove the 100m-long fencing immediately.

Moneychanger Mohd Kabir Mohamed, 29, said he thought he was able to put up with the inconvenience for several months.

“But the fencing has been there since 2005. Many of my customers refused to come to my shop as they said the road was always congested,” he said.

A pharmacy salesman Mohd Rashid Ali, 60, asked: “What took them so long to complete the renovation?

“Even the renovation work at OCBC Bank was completed in six months,” he said.

The pre-war buildings were believed to be built in the early 1900s.